基于“都市田园”的劳动课程建设
□台州市学院路小学 陈凌峰 陶专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台州市学院路小学位于大陈岛垦荒精神发源地台州市椒江区。学校结合“绿色童年”的办学理念,“与小树一起成长”的校训和“都市田园”的空间特色,以弘扬垦荒精神为契机,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劳动教育。依据党和国家新时代“五育”融合的要求,从“目标—课程—学习—评价—空间”五方面整体推进变革,通过项目融合、项目化学习和发展性评价等途径,生成具体的劳动学习项目,实施劳动教育,意象化地描绘出学校育人目标的整体形象:培养具有担当之肩、智慧之脑、审美之眼、创造之手、健康之魄的新时代垦荒少年。
一、打造“都市田园”劳动教育空间
至今,学校打造了包含有劳动场、实验坊、探寻角、生态馆和“未来+”学习中心的“都市田园”空间,总占地约8300平方米;打造了稻田蛙鸣、幽篁独坐、花田少年等10个景点,形成学习与劳动与生活、创造相融合的具身学习空间样态。
二、“都市田园”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设置
“都市田园”课程借助项目式学习推进,从1.0版的小院士小课题,到2.0版的自然学校探索,再到3.0版的少年科学院项目课程,最后自然进入跨学科、长时间、大空间的“都市田园”新劳动课程,形成4.0版“都市田园”劳动课程项目框架。
“都市田园”课程实施,围绕育人目标“人文、科技、艺术、健康、责任”五维目标,按田园探索、生活智理、创意设计、公益服务、职业体验五大模块实行,每个模块下涉及5个主题项目,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STEAM教育等相结合,以项目统整学习,追求全课程理念,设计跨学科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都市田园”劳动课程的实施
“都市田园”劳动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学校基于省编劳动教材,结合台州的特色文化和校本课程,根据劳动的不同任务群对劳动内容进行了整合和改编,通过劳动课程时间的长短分“八个一”的课型实施劳动课程,落实劳动清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兴趣趋向,我们对劳动项目进行分层实施。每天10分钟日常劳动课、每学期下午第三节课加晚托时间的120分钟家政课等以行政班为单位长期实施。长达一年的“都市田园”统整项目是由项目组教师牵头组织面向中心组成员实施的劳动课程。如此分层实施,不仅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还能照顾到精英学生。每种课型侧重落实1~2项劳动任务群。
四、“都市田园”劳动课程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注重过程的激励与学习资料的收集,注重学习成果的展示,注重对学生的整体素养的统计与分析。
1.建立垦荒少年评价体系。根据五大评价模块对应的评价内容,学校设计了5个“垦荒少年”漫画形象,分别是“担当之肩——担担”“智慧之脑——慧慧”“健康之魄——康康”“审美之眼——美美”“创造之手——创创”,制作成5种“垦荒少年卡”,即时、随机地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奖励。评价的方法,采用即时表扬卡、问卷、观察、体验反思卡、量规、研究日志等评价工具开展综合学科学业和项目学习等评价。评价的方法和工具既激励学生发展,又匹配项目化学习要求;既关注学生知识的迁移、核心概念的形成和最终的作品成果,又关注个人及小组的表现。
2.开展“垦荒少年劳动争章”活动,设计《垦荒少年劳动手册》收集记录劳动体验、劳动成果及劳动学分,以雷达图的形式统计呈现综评结果。
3.建设电子档案袋记录成长足迹,形象描绘评价结果状态。电子档案袋主要分学科成绩、项目日志、作品展示、学分银行、垦荒争章、评者寄语、整体画像等项目,实现多元主体参与、过程和结果同时关注的发展性评价。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