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今热点:兆易创新vs北京君正vs长江存储:谁能扛起国产存储大旗?

2023-04-20 22:32:33   来源:钛媒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年初以来爆火的人工智能,催生了一批超级大牛股,从下游应用领域的传媒、游戏,到上游硬件领域的光模块,涨幅翻倍的公司比比皆是。

但是,表现最强的,是来自存在感稍弱的存储芯片板块。今年以来,科创板上市公司佰维存储涨幅超过5倍,在A股5000多家公司中排名第一。


【资料图】

作为国内少数同时掌握NAND Flash、DRAM存储器研发设计与封测制造的企业,佰维存储牛冠A股的背后,映射出存储芯片困境反转的预期,和国产替代的大势所趋。

拐点将至

2022年,存储芯片价格一路下跌,从云端跌向谷底。

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制造硬盘的NAND闪存芯片价格指数去年全年下跌了41%,制造内存条的DRAM芯片价格指数下跌35%。其中第四季度两种存储芯片的跌幅高达20%~25%,创下了2008年以来的最大季度跌幅记录。

存储芯片是半导体行业最大的细分板块,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美元,占半导体总规模的35%左右。

美联储持续加息和全球宏观经济逆风背景下,半导体行业去年经历了近1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而库存可能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的存储芯片,受到的冲击无疑最为严重。

面对行业不景气和极其糟糕的业绩压力,SK海力士、美光、三星等全球存储芯片大厂不得不下调资本开支,给出供给收缩预期。根据Gartner最新预测数据,全球半导体行业资本开支2023年约为1372亿美元,同比下滑19.0%;

一边是供给收缩,另一边是增量需求的涌现。

伴随着通讯技术不断迭代,万物互联已成时代浪潮,数据也呈现指数级别增长:

资料显示,全球数据量从2010年的2ZB(1ZB代表十万亿亿个字节)增长到2021年的将近60ZB,十年时间翻了30倍,并预计2025年将继续增长至175ZB。其中互联网全球领先的中国,无疑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圈。到2025年,中国数据量预计将增长至48.6ZB,占全球数据量的27.8%。

海量数据的涌现,正是当下人工智能爆发的前提和基石,同时极大地刺激了存储的需求。

从历史经验来看,存储芯片下跌周期一般在2年左右,其价格涨跌跟美元利率以及全球宏观经济景气度关系密切。

2021年下半年至今,存储芯片价格已经下跌了18个月,DRAM和NAND Flash两大内存芯片价格下跌周期长达20个月之久。

按照过往规律,存储价格预计在今年第二季度到达谷底,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带来的经济复苏预期,以及增量需求的大量涌现,行业有望在三季度之后触底反弹,完成困境反转。

国产替代再迎契机

中国是存储芯片消费的第一大国。2021年,我国存储芯片的市场规模达到5494亿元,占全球存储芯片市场份额超过55%。

但是,中国存储市场大部分都被外资品牌占据,国产存储芯片占比不足10%。目前,全球存储芯片的产能高度集中于日韩美等国家,其中DRAM主要被三星、海力士和美光三家垄断,2021年CR3达到94%,NAND Flash被三星、铠侠、海力士以及美光等六家厂商垄断,CR6为93%。

对于习惯了后发赶超的中国制造来讲,存储芯片领域较低的国产化率,本身就意味着较大的国产替代的空间,而自主可控和地缘因素,更为国产替代提供了重要契机。

3月31日晚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下设的“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宣布,对美光公司在华销售的产品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美光是美国存储芯片龙头,是全球第二大DRAM产商和第五大NAND厂商,截至2022年底,美光在全球DRAM和NAND闪存市场分别占据23%、10.7%的份额。

作为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公司之一,美光被中国政府审查,其实远不止是安全问题。

最近几年来,不断有媒体爆出,美光是打压中国存储芯片产业的“幕后推手”。2018年至2022年,美光花了954万美元用于游说,目的就是为了打击中国的存储制造产业。

中国市场对美光极其重要。2018年,美光在中国一年的营收达到173.57亿美元,占到该公司当年总收入的58%,这也是美光害怕中国存储崛起的重要原因。

中国政府审查美光的底气,无疑是来自国产存储的崛起。

事实上,美光近年来在华销售收入已经大幅下降,2022年下降到33亿美元,占公司营收比重只有11%,存储芯片的国产替代已是大势所趋。

谁能扛起大旗?

如果美光在中国的业务受限,首先受益的自然是利基存储市场。

利基存储主要包含4Gb DDR4及以下的DRAM,2D NAND及NOR Flash、EEPROM等品类,毛利较低,市场规模远小于主流储存产品,但是相应技术壁垒也相对较低,国外巨头正在逐步退出这部分竞争,国内存储芯片设计公司正在逐步崛起。

在利基存储领域,兆易创新无疑是成长最快、实力最强的公司。

兆易创新的存储芯片营收中70%来自NOR闪存、利基型DRAM占比18%,其余小部分为NAND闪存,公司目前产品布局主要面向IPC、机顶盒、扫地机器人等物联网领域利基市场需求。

2012年到2021年,兆易创新NOR闪存全球市占率从3.4%提升至23%,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旺宏和华邦,NOR营收的年化复合增速高达30%左右。

▲来源:财信证券

在利基型DRAM车用存储领域,北京君正通过并购获得了后发赶超的优势。

2020年,北京君正72亿收购北京硅成半导体,后者在全球全球车用DRAM市场有15%的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光的40%,正是美光的国内市场的重要替代者。

但是,利基市场规模实在太小。2021年,NAND全球市场规模超过600亿美元,DRAM市场规模超过800亿,而NOR全球市场规模仅31亿美元,利基型DRAM也不过74亿,显然,光靠利基市场显然并不能真正实现储存芯片的国产替代,国产储存要真正崛起,还是得在主流产品领域和外国巨头直接竞争。

在主流的DRAM和NAND领域,兆易创新其实也有布局,并且已经取得一定进展,这是A股存储龙头未来的重大看点之一,但是目前其市场份额太小,还不足以和国外巨头竞争。

真正具备一定实力、能直接和国外巨头抗衡的,是两家还未上市的重要公司,成立于2016年的长鑫存储和长江存储。其中长鑫存储主攻DRAM内存,长江存储主攻NAND闪存。

长鑫存储最先进的量产芯片主要是19nm工艺的DDR4,和国际巨头相比落后5-6年。但是DRAM正在逐渐逼近10nm的天花板,其性能和技术提升的速度已经大幅放缓,这给长鑫存储等国产DRAM产业的加速追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期。

目前,长鑫存储国内市场份额估计已超过3%,初步打破了国际巨头对DRAM的垄断。

相对而言,国产NAND闪存的进程更快一些。

2019年,长江存储64层3D NAND闪存量产,这是全球首款基于Xtacking架构设计并实现量产的闪存产品,标志着中国在3D NAND闪存领域逐步进入国际一流梯队,而中国制造的优势,也提升了国产NAND闪存的性价比。

最近两年来,在存储芯片的下行周期中,采用国产NAND闪存颗粒的固态硬盘(SSD)凭借超高的性价比逆势崛起,部分采用长江存储颗粒的2T SSD产品已降价至600元以下,甚至比三星的1T SSD还便宜。

2021年,长江存储在NAND领域的全球市占率已经达到4%,2022年估算达到7%,已经具备强大的行业竞争力。

自主可控的背景下,国内存储芯片企业要最终实现国产替代,国内上下游产业链的日益完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在上游设备领域,存储芯片对光刻机要求不高,但对刻蚀机要求比较高。一定程度上讲,中微公司在刻蚀机领域的崛起,是我国存储芯片行业的救命稻草。

目前,中微公司的刻蚀机最先进制程已经达到3nm,几乎可以满足最先进的存储芯片的生产。

下游的存储模组行业,江波龙和百维存储在全球市场也有较强竞争力,其中江波龙司eMMC及UFS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为6.5%,全球第六,国内第一,佰维存储全球市占率2.4%,全球第八,国内第二。

两家公司的主要供应商,都包括美光。一旦美光被制裁,国内存储芯片企业有可能赢得更多的国内下游市场。

存储芯片的国产替代,如今已是国家战略,兆易创鑫、江波龙和佰维存储都陆续获得了国家大基金的投资,持股比例都在5%以上。

今年3月,国家大基金二期入股长江存储,认缴出资额高达128.87亿元人民币,持股比例超过12%。

科技自强、自主可控的举国体制下,国产存储芯片的春天,就在眼前。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