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新变化:净值回升但新发产品业绩基准下行 封闭式产品显著增多-观焦点

2023-03-30 14:13:1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债市风波已过多时,资本市场经历新的调整。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哪些新变化?

21世纪资管研究院通过梳理数据和采访发现,近来理财产品呈现出几大特点,存续产品净值表现有所回升;新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却明显下行;新发产品中封闭式产品比例显著提升;与以往规律出现背离,封闭式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低于开放式产品。

从市场表现来看,目前理财产品总体已经逐步走出去年底债市大跌净值回撤的“泥潭”,据南财理财通数据,2月中旬纯固收产品净值已基本回升至3个月前水平,截至2月15日,纯固收理财产品近三个月累计净值增长率平均值接近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今年以来回报来看,据Wind数据,截至3月24日,有今年以来回报数据的19432只产品中,98.9%的产品实现正收益。这意味着绝大部分产品今年以来实现净值回升。其中42.5%的产品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1%。

另一方面,近几个月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近一年的趋势也为下降。尤其短期限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近1年下滑幅度较大。不同投资性质的产品中,仅现金管理类产品今年以来业绩比较基准上行。

据记者采访了解,债券收益率下行以及混合估值理财产品发行增多、更多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可能是影响业绩比较基准的因素。

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明显下滑现金产品有所回升

南财理财通(https://gym.sfccn.com/)的业绩比较基准均值趋势图显示,理财公司存续理财产品(含新发行,部分公式复杂的挂钩型业绩比较基准未统计,下同)业绩比较基准近一年呈现下行的趋势,从去年3月25日的4.1%附近下行至今年3月23日的3.95%附近。其中1-12月期限下滑幅度相对较大,截至3月23日,1-3个月期限、3-6个月期限、6-12个月期限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近1年分别下滑0.28个百分点、0.37个百分点、0.27个百分点,分别下滑至3.39%、3%、3.64%。1年以上期限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近1年下滑幅度较小,3年以上期限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甚至出现上行。

从不同投资性质来看,纯固收理财产品在去年11月初业绩比较基准曾略有回升,但随后再次下行。从去年3月24日的3.91%附近降到今年3月23日的3.74%附近。固收+权益和固收+期权业绩比较基准近一年也总体呈下行趋势。

不过也不是所有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趋势都在下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今年年初以来业绩比较基准呈现上升的趋势。

从“宝宝”类产品的代表之一余额宝来看,余额宝今年年初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从去年1.4%左右的“坑”里爬到1.8%左右了。有的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甚至达到2%。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去年底业绩比较基准在1.8%左右,年初就直接升到2.7%左右了。

摊余成本法更多应用或为影响因素之一

新发行的封闭式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滑较为明显,据普益财富数据,近几个月理财公司新发行的封闭式理财产品呈现业绩比较基准下滑的趋势,已从去年7月4.38%下滑至2023年2月的3.79%。同期开放式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却出现了上行,从3.81%上升至4.08%。

按照资管新规,符合条件的封闭式理财产品可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封闭式产品中有不少产品采用了混合估值法。自从去年底债市大幅波动引发理财产品赎回潮后,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理财公司发行净值波动相对较小的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据中金公司研报,今年截至2月17日所有理财子公司新发行公募封闭式理财产品共415只,其中392只为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占比高达94%。混合估值理财产品综合采用摊余成本法和市值法两种估值法并且通常以摊余成本法为主。

近几个月封闭式理财产品发行占比也明显上升。据华福证券研报数据,在赎回潮之前2022年1月-10月的新发理财中封闭式产品的平均占比在82%左右,而赎回潮后的2023年1-2月的平均占比直接攀升至96%左右。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封闭式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滑拉低了理财产品整体业绩比较基准。

业绩比较基准下行可能跟摊余成本法(应用增多)有一定关系,摊余成本法主投存款类资产。”某城商行理财公司产品经理告诉记者。存款类资产通常安全性高但收益率空间略低于债券。

另一家股份行理财公司投资经理认为,业绩比较基准下行可能跟债券收益率下行也有一定关系。

业绩比较基准变动还跟理财公司的策略有关。“每家的情况可能不一样,有的公司可能在债市风波后选择下调业绩比较基准,也有的本身报价比较稳定的公司现阶段可能采取不一样的策略。”上述城商行理财公司产品经理称。

通常封闭式理财产品由于期限较长、流动性较差,业绩比较基准会高于开放式产品。但自去年12月以来,封闭式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已由过去高于开放式理财产品转变为低于开放式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华福证券上述研报认为,两类理财的业绩比较基准出现这样的背离走势,或是因为机构新发的封闭式产品中包含着大规模的摊余成本法和混合估值法的产品,净值稳定性较强,投资者偏好此类产品,也愿意牺牲部分收益来换取稳定性,致使封闭式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一路走低;而开放式产品只能采用市值法估值,在刚经历了一轮破净潮后,投资者偏好明显下降,机构也只能通过提高业绩比较基准来获得资金。

从2022年到期的封闭式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达标情况来看,据南财理财通数据,2022年到期并有到期年化收益率数据的3189只产品中,其中有1644只产品到期年化收益率达到或超过业绩比较基准(业绩比较基准为区间则取区间中枢比较),占比51.55%,超过业绩比较基准获取超额收益的有1640只。但也有48.45%的理财产品未达业绩计较基准或业绩比较基准中枢。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