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城瓷器半城窑。千百年来,以陶瓷闻名于世的景德镇迎着络绎不绝的来人,有人为了买卖陶瓷,有人为了旅游观光,也有人为了心中的极致东方美学朝圣。在这座千年瓷都,杨澜和单霁翔以及新锐设计师熊浩、刘启明踏上了非遗焕新旅程,在一土一器中窥巧心,亦在一墨一彩之中见天地。
陶器成型,挖掘“高岭之花”
本期非遗小剧场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南方进贡了一批瓷器给宋真宗,他观赏后十分满意,还询问为何江西昌南可以产出如此上等的瓷器,在得知了瓷器“师祖”赵慨的故事后,更是赞叹“一土一火,竟能烧出如此上品”。真实历史上,宋真宗确实将自己的年号“景德”赐予昌南,也就有了现在的景德镇。古镇里有许多徽派建筑,白墙黑瓦的线条勾勒出古镇的年轮。陶瓷运往世界各地,商贾来往的车轮也在青石板路碾出痕迹。加上水运亨通,在这里静静站一会,都能想象那时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
早在元代,高岭土便开始被瓷器界发现。明代万历年间,手艺人开始在瑶里挖掘高岭土制作瓷器。在拉坯之前,景德镇传统青花瓷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国军演示的方法很朴实,那就是用脚踩,把土里的气泡都踩掉。土坯子不好踩,各有各的情绪,各有各的状态,黄国军也把它们当成自己多年的老伙计,认真地对待着。拉坯其实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学徒们也被允许做出各自的形状,当然前提是能成型。黄国军对学徒们手忙脚乱的样子毫不意外,甚至还会慢悠悠地告诉他们“遇事不紧张”。毕竟,对于匠人来说,这也是一个需要练习至少三年才能成的技艺。
国器重彩,釉色渲染水墨丹青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罗小聪是陶瓷绘画青花剔青的创始人。传统之所以能延续它的生命,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创新,传统的青花绘制工艺已经足够成熟,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先上青花釉料,再用剔刀剔出画面。杨澜上手尝试了一下,确实有其巧妙之处:泼彩能泼出山体的浓淡,刀片一倾斜,云彩便成形了。
而“粉墨彩瓷第一人”李文跃也向单霁翔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他曾在一个一米多高的陶瓷笔筒上画下一幅《御窑盛景图》,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放到世界文化多样性展展出。据说,粉彩经过烧窑后,原本的颜色才会展现出来,李文跃从事这个行业已经四十六年,他的这份匠心也如粉彩一般,历经时间的窑火,跃然世界文明的长卷之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就在这些匠人的手上延续光彩熠熠生辉。
借瓷修史,瓷中采撷光阴碎片
在景德镇做陶瓷,竞争是必然的,尤其是在御窑。御窑里成功的陶瓷会被当做贡品或放进橱窗;失败的瓷器则被丢弃在龙珠阁下,五百多年前便堆成一个小山坡。但每个朝代留下的瓷片仍然是今日的宝物,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翁彦俊为新生学徒们展示复原的瓷器,修修补补中,中国陶瓷史已然成型。
名贯四海的景德镇一直不乏传承和创新的年轻人,在乐天集市,就能看到许多“景漂”售卖着五花八门的陶瓷文创,杨澜被这些或新奇或文雅的陶瓷作品深深吸引,新锐设计师熊浩的设计理念是将山水竹林的意蕴融入其中,刘启明又是用怎样的办法,让白酒和陶瓷对话?窑火不息,传承不止,大型非遗焕新纪实节目《新生万物》今晚20:20我们不见不散。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